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,地理坐标为北纬44°23',东经131°9',南、北、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,东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地区----滨海边疆区接壤,边境线长27.5公里。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,下辖阜宁镇、绥芬河镇和边境经济合作区,总人口10万(包括5万流动人口)。1975年国务院列为省辖计划单列市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。1999年6月,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,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。 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,座落在长白山北端,年平均气温2.3℃,属海洋性季风气候;无霜期119天,年平均降水582毫米;平均海拔500米左右;境内有小绥芬河、寒葱河穿过,辖区山多林茂,森林覆盖率为60%;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余种,野生食用木耳、蘑菇、蕨菜等山产品畅销国内外。 绥芬河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历史。1903年中东铁路 通车后,以这条铁路为纽带,绥芬河曾与海参崴、哈尔滨同步发展。曾有美、英、澳、日、韩、俄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贾云集于此,时称""国境商业都市""。20至30年代曾为东北北部""第三特别市"",是黑龙江省东部的政治、经济中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绥芬河作为国家一类口岸,一直承担着中苏贸易进出口运输和分拨任务。1987年10月我国恢复对原苏联的边境贸易后,绥芬河凭借悠久的贸易历史和突出的地缘优势,使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得以迅猛发展,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。 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,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贸易口岸。距俄罗斯对应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,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,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,有一条铁路、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。通过俄罗斯的海参崴、纳霍德卡港口,海运可直达日本的横滨、新港,韩国的釜山港,朝鲜的清津、罗津港,位于连接中、俄、日、韩、朝等国家和地区陆海通道的关结点,是我国参与东北亚 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""窗口""和""桥梁""。绥芬河是东北铁路主干线滨绥线的起点,每天有2次旅游快车、直快列车直通哈尔滨和牡丹江,有2次国际列车通往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、乌苏里斯克、海参崴市;绥芬河又是高标准的水泥二级公路----绥满公路(301国道)的起点,每天有发往牡丹江、东宁、鸡西、七台河、吉林省珲春、汪清、延吉直达公共汽车;301国道横穿老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,绥芬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1999年,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.5亿元,同比增长14%;财政收入实现1.2亿元,同比增长3%;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4018万元,同比增长6.2%;城镇职工人均货币收入达到8200元,同比增长10.6%;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,同比增长7.1%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7.2亿美元,同比增长22%,连续四年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50%以上;边境小额贸易占全省的83%;口岸过客58万次,同比增长24.7%;过货216吨,同比增长29.5%,连续四年占全省各口岸过货总量的70%以上。互市贸易区的启动促进民间贸易额同比增长10%以上。陆海联运货物40万吨,首次开通了由绥芬河口岸发往美国西雅图的集装箱业务。对俄旅游方兴未艾,1999年累计接待进口出境旅游者21.9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1.2%,旅游企业创汇2570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5%。 绥芬河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,发展交通、建设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建设,根本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,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格局。铁路口岸年过货过客能力达500万吨、100万人次,公路口岸年过货过客能力达100万吨、50万人次。市区形成了一高等级路面为主、桥路相接、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。日供水能力3万吨,日供电能力2万千伏安,供热能力60兆瓦小时,市话装机2万门,大气质量接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,完全能够满足客商投资和人民生活的需要。市场建设向专业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建成服装、鞋帽、家电、小百、果菜、建材、肉类、木材等十余个专业市场,总营业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,年交易额最高时达60亿元人民币,是中俄边境线上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。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卫生、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,城市文明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、荣获""黑龙江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市""称号。 面对新千年,绥芬河市委、市政府将继续坚持""以贸兴业,富民强市,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""的发展思路,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,充分发挥绥芬河地缘、口岸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深入实施大通道、大经贸、大旅游、大市场、大加工战略,加快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壮大特色经济,提高城市现代化、国际化水平,以崭新的成就,迎接二十一世纪。